郑锦文也显然是怕二妹暴跳如雷的,所以又承认:“我没答应。”不等赵若愚失笑,他抬头又向外面催着,“在外面三春楼订了一席了?记得都订二娘子喜欢吃的。”

赵若愚一向觉得他们兄妹还是关系不错,这样吵吵闹闹的,倒叫外人看出来郑家不是要把养女当儿媳妇。郑锦文吩咐完了,又叹气,“她肯定是要被刷下来的。让她吃吃喝喝最后开心一下。”

赵若愚无语看着他。

“要不,我再多给她一份嫁妆?算了,不行——”郑公子在内心坚决否定了再送一份嫁妆让二妹开心的方法。还是让她吃吃喝喝更节省。

白象院隔着两重寺墙和园林,便是观音殿。屏风后端坐两位皇子妃,左侧五张交椅,依次坐着四位女试官。最后一张交椅仍然空空。大潘内人不知去了何处,并未来做女试官。

郑二娘子寻思着,傅九不会是和潘玉谨背地里去说情话儿了?窗外并没有站着看热闹的傅九呢。

然则这是小事,眼前的女官考试才要命。她不退选,就得想法子保平安。郑归音当即立断,上前一步答题:“小女试答。”她这回破题立论,直接背了一段名臣司马君实评论刘太后的话。

这一段话,如同背宫规一样,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不见得有什么才学。听在女试官韩夫人耳中后,不过就评了一句:

“姬娘子破题以太后抚养仁宗为重。以立女德为先。郑娘子破题,以刘太后为赵姓保社稷为重。各有千秋”

司马君实本就是刘太后当朝时的臣子,仁宗朝的重臣。自然不会苛责刘太后。讲的都是她临朝称制时天下太平。郑归音窃喜,她背的不过是臣子颂扬圣德的话,根本没有实际内容。

方老内人斜她一眼,觉得她是依葫芦画瓢像纪鸾玉背宫规一样取了巧,沉脸出声:“初试和二轮试大不一样。你们不要掉以轻心了。”

“是——”

八名备选同声回答,她半点也不脸红。

但她退下后,殿中就是一静。殿中余下六名备选竟然再没有人敢出声破题立论。郑娘子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怂,很勇敢。四位女试官见得如此也为难,还是方老内人觉得不能太冷场,开口道:

“破了题的二人,选面答还是笔答。”

郑归音一听,又怂了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到底才女姬娘子卓然不群,上前沉稳禀告:“妇人选面答。但请宽限时间容妇人静思一番。半柱香后最后作答。”

“这……”女官试里并没有这规矩,四位试官互相看了一眼。

“准。”

屏风后,是大皇子妃出了声,倒让人意外,大皇子妃笑着,“此题本就不易回答。你要面答就更难。既如此,姬氏退出殿去静思吧。韩夫人不可拘束她们,叫内侍跟着她,不要离开此殿外殿门就是。”

“是,娘娘宽宏。”

不说姬娘子感谢施礼,女官们赞同。单是郑娘子听了这话也暗惊,大皇子妃让人出殿去散步思考怎么答题,这不是普通人能拿定的主意。郑归音马上就戒备了,暗忖着这位大皇子妃必定饱读诗书。

饶是主考如此宽和,其他几位备选娘子仍然比郑归音更谨慎。她们静默立在殿中,连主动说一句话的人都没有。纪鸾玉也不例子,其实在上一场初试里表现最稳当其实最叫女官们赏识,就是纪娘子了。

“妇人才识浅薄,请弃卷退考。”

终于有人出声了。有一位娘子决定退选。郑二娘子瞟眼看着,方老内人对别人就和蔼多了,居然只是点点头,训斥了几句让这位退考娘子去休息。见得如此,郑娘子也动摇起来。是不是退考才能保住不答错话让郑家更倒霉?她有点为难。没料着方老内人又夸赞了一句:

“知道谨慎亦是应该的。你们余下几人破题,以姬氏与郑氏的破题立论为线,如此就好。”

这话的意思就是郑归音背书也比胡答犯忌讳好。郑二娘子一听心情大好。她恭敬着脸色,不露半点得意,她押中了女官的心思这不是理所当然?

方老内人看了其他三位试官一眼,似乎交换了神色,又有了交待:“|你们也不用破题了。选笔试就去北边偏殿上写,选面答就出殿思索半柱香。慢慢选不妨事。”

又有一位娘子启唇讨教:“既不破题,不知以何言立论?”

“你们写郑娘子和姬娘子的立论就好了。不用自己再破题。”

“是——”

这一回,六名备选都齐声答应了。

郑二娘子暗暗笑着。统共才八个人,现在只有七个人。备选们要是都害怕了,都退考逃走也不行。

大皇子妃在屏风后微一迟疑,心中明白内人们这话的意思是——靠着姬娘子和郑娘子两个靠谱的备选,把二皇子妃不靠谱的试题拉回了正轨。

郑二娘子的小眼神扫过屏后微动的身影,二皇子妃并没出声,但她似乎在榻座上侧坐了一下,她应该是察觉出了女试官们和备选们对这一题的不安。还有大皇子妃的后悔无奈。

“这题,大皇子妃没提前知道?”

南边偏殿上,傅映风也诧异在问,回答的是大皇子庆王爷。他犯了愁苦笑:“是孤王疏忽。孤王问了王妃,咱们府里就挑中姬氏做她的写字女官,其他的让弟妹决定。孤王一想就让她不用管这事了。让恭王妃出题让她挑人就好。”

傅九听得直摇头,暗叹大皇子就是太宽厚,这种时候不争也得争。否则二皇子妃这样军门家的女儿,听说在家里都敢对丈夫动手,她还有什么不敢的?

庆王连忙又安慰笑着:“这也好,郑娘子背背史书评传就好了。容易过。弟妹她是将门出身,孤王并不曾听说她喜欢诗书。”傅九没忍住,还是说了:“将门家的女儿,也有太后那样的。”

吴太后是小武官家女儿出身,进宫不过是一红霞披宫女,自己平常读书写字,几十年不坠。而后得封才人、贤妃、贵妃而至皇后,通读经史,书法自成一格。

庆王眨巴着眼,暗示着二皇子妃可不是这样的人。人家的父亲兄弟是江北大营掌兵权呢。

傅九气笑。原来他也知道。

果然,观音殿屏风后,二皇子妃笑了,她和大皇子妃随口小声道:“姐姐不用担心。有我呢。咱们王府女官试和公主府女官试,并不是皇宫统共上千人的选女试。这只是咱们的家事。怕什么?”她爱怎么出题就可以怎么出题,“若是陛下问了,我去回话。”

“……自然是你我一体。妹妹说的是。”大皇子妃只能附合还笑着,“早听说妹妹在家中也读过兵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