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夫人为范文存年纪拖大了不肯成亲愁得头发都要白,偏偏他是小儿子,偏偏是陛下跟前得宠,不论是传宗接代的父母之命,还是威胁挤兑这小子不给零花不帮着谋官,范文存那就是软硬不吃,急了就闹着要出使吐蕃。

范大夫人装病的法子也使过了,没奈何,眼下终于得了这个机会:“他如今去班荆馆陪北国国使——”两位夫人互换了个眼色,彼此都明白这差使的用处,“要是办得好。这孩子有机会外放,我就想帮帮他,免得成亲的事他给我推三阻四……”

范文存的老娘终于有机会帮儿子,喜不自禁,范夫人何尝不是为了傅九如此打算?

在京城里平平安安再立了军功,以此自外于外戚不许任官的朝廷制度,也许公主那边做驸马的事就彻底不用提了。外放时得个州官或是转运司的主官,算是大儿子体面地分家,去外地自立门户。

他要带谁成亲去上任,就随他罢,她也不想管了。

郑家二娘子毕竟是他自己喜欢,凑合着算了。

+++++++++++++++

傅九是想成亲,但郑二娘子没回音,他自然就恼。哪里还听得许文修去见她的事?

那怕这两人是大吵一场,他也不高兴。上了缀珠阁,唯有和他同行的范小学士这时侯一改常态,做着和事佬劝道:“郑娘子她忙着呢。她不是有功夫去你衙门外等着。不就是想说说许文修的事,叫你帮着出出气?”

“……你有事求她是不是?”

“哪有!”

范小学士绝不承认,他最近在班荆馆做北国国使的陪从勾当官,很需要郑娘子出面劝劝许文修,让许文修去国使下榻的班荆馆里牺牲牺牲色相,打听些消息。

+++++++++++

郑二娘子毕竟是泉州乡下地方来的,不知道临安里公子们的花样,还在死脑筋思索自语,“许文修去了缀珠阁?我听说他初进京城时,也被亿文白……”

郑大公子曾经被燕国公夫人看中,许文修则曾被亿文白看中过。

从此避之不及,明白俊俏美男子在临安城不是那样好落脚的。

临安居,大不易。

++++++++++

车不急不慢地驶到了太府寺的附近。晚霞漫天笼罩在了飞檐之上,果然是下值时分,不少六品以下的吏员们终于陆续走出衙门,回家了。

许文修和她争吵说的那些话,她本来难免震惊疑怒,前几天就抓着一次机会和郑锦文说过了,他不过一两句打发了她:“许文修又不是咱们家的人。是傅九的人。他和淑妃家才是有亲。别看他嘴里时时刻刻是张娘娘,但咱们心里得有数。”

许文修就是脚踏两条船。她连忙附合:“恐怕不仅是如此。我听说御史台许老大人与回京城的周大人来往不少……”

“你明白就好。”郑大公子笑着,“这还不提。听说他最近在明州家里很

得意,难免如此。你又不是没见过他张狂的时候什么样。有什么好下场?”

想想许文修当年又纳妾又悔婚另娶,过了几年就被平宁侯府钳制得动弹

不得。她一笑作罢。

就算没有她去挑唆,傅九自然教训他。

“许文修那时和我说过要去国子监记档,去了一趟京城——”她坐在车厢,眼望站远处夕阳中的宫城,沉思回想着。郑锦文和她提起过,亿文白家中也捐了官,这位二东主也去过读过国子监,正与许文修同期。

亿文白是好男风的风流子。

“姑娘……”

逢紫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她对过往初恋的情思与隐痛。那一日,她隐约听到了许文修绝不娶妻要与二娘子做一辈子没名份的夫妻。

她唯怕二娘子一时糊涂动心了。

否则这几天为何从不提和傅九公子的亲事?

郑归音歪头回想着,握嘴憋笑:“我前几天在万松岭上听曹公公家里来往的小黄门们议论,亿二东主最近喜欢的是徐押班。”

逢紫无言,二娘子出来办差倒是什么上不了台面的消息都听了一耳朵。

“郑锦文和我说,许文修进了京城国子监就起了攀高枝娶纪府侄女的主意,这才悔了和咱们家想订的亲事,毕竟也没有说定不是?我和他没有真订亲是没错,怪不得他。”

她哧笑着,惺惺作态,“我不也是如此想?”

冯虎慢慢勒马停车。他下车就先寻着了郑锦文的随从,果然就在衙门外的茶馆里坐着。问了后冯虎回来报:

“大公子在衙门里。”

“你替我去看看,说我来接他。请大公子回家用饭吧。”

她当了一回体贴的妹妹,在车内继续幸灾乐祸地掩唇笑许文修:“活该!国子监里混着玩的衙内们太多了。谁叫他当初一心想出仕到国子监里谋出身?被人惦记上了吧?”

逢紫身为丫头,就算是觉得二娘子这记恨的模样绝不能让外人看到,但还是放了心,看样子二娘子和许文修私下见面绝无私情,她连忙凑趣,道:“是,娘子。奴婢也早听说国子监里的学子,虽然都是官宦之后,但不是太学。”

太学里大半却都是考进来的真士子。

++++++++++++

许文修半点也不愿意来缀珠阁,他来此地和傅九上的可不是一个楼门。

傅九走的是南翼楼门,楼前可见西湖名景之莺闻柳浪,他到了主楼楼门。一扫楼堂里雕栏画柱,翠窗乌格,东西面各布置一张巨大云石屏风,西侧临水,屏风上是魏晋七贤的名画。

画边题的诗更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男风艳诗: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注:安陵君是战国时楚王男宠。得裂土封君,龙阳君是魏王男宠,同样得裂土封君。】

然而楼梯口正面,更立一屏风却是画的春秋时齐国名臣晏子。旁边所题文章以瘦金体洋洋洒洒百余字,一看就是请的宫中御书名手,篇名为《晏子春秋》里第十二篇,曰: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也。

【白话翻译:齐景公要杀一个羽人小官,晏子说法无此规定劝景公不要杀】

这一篇是有名的男风古事里的名句——抱背之欢的来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