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也在冷眼旁观。”张娘娘看看黄夫人,“东宫妃当初生下恭王世子,比庆王世子还要年长,当时东宫妃不过是恭王妃,就说自己的儿子才是长子长孙。如今竟然立了她为东宫妃,岂有不再问问的?”

“这……”

“别忘记了,东宫妃的母家是什么出身?”

黄夫人听得这一句,才悚然一惊。终于想起东宫妃王家,当然是武穆王爷的旧部掌了淮北道军营大权,家中无数子弟都在军中。可谓是忠勇将门。

但王家的出身不过也是贼人。

王老将军如今贵为东宫的岳父,但他当年不是武穆王爷收服招安的山贼罢了。

通天观就在宫城后,从丽正门出去上山几里就到了。

只因整个宫城就建在了凤凰山脚。官家去通天观的消息传来,小宫女报到了程婉仪耳中。她倚在床头抱着孩子便笑了。

荣内人看她一眼并也没劝,只能心中暗叹着:

程婉仪无论如何算计如何谋划,总是落在了卢四夫人的手心里。

她不甘心举荐她荣内人。

但纪鸾玉就早料到:“程娘娘和黄夫人关系颇好,必定是另想办法除去郑娘子。不让她进太和宫就是了。但她并不知道郑娘子的心——”

郑娘子很是谨慎,她会先抢个机会,做王府女官。

郑归音何尝不如此觉得,她在三清殿中看到了太后,终于就明白她突然遇上这事八成与秦娘子无关,她暗骂着:“纪鸾玉!”

卢四夫人如今不给她使绊子,岂不是坐失良机?

卢四夫人进宫向程娘娘问安,略谈了几句后退了出来,荣内人在东便门附近等着悄声禀告:

“娘娘她,私心里应该是想请郑娘子接她的尚宝司里的位置,交换她哥哥程三公子在船务司里得一个官位。”

“船条司?”

“是,郑大公子主持——程娘娘已经暗中向张昭仪示好过了。”

“她能想到这一步,已经是不容易了。”

卢四夫人在马车上失笑,“但傅九听说要出京城,明年是不是还会主持选女试还未知。我那归音妹妹……未必会押这一注的。”

郑归音觉得,傅九还是去泉州好。宣州不安全。江北大营更不安全。

她有盘算要趁着做这几天王府女官,向和庆王妃游说,正是一举两得。

所以,她气定神闲站在太后面前施礼,再看到东宫太子妃坐在一边的冷淡模样,她甚至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就算是那夜德寿宫中判卷太后点她为第一,划出她一句上佳句子的事,这恐怕都有有人早中动了手脚。

为的就是要置她于如此境地。

看到东宫妃那眼神,分明就是记恨她了。

长公主站起,告罪更衣到了外间廊上便看到了傅九。他上前施礼后,公主道:“郑娘子此事与本宫无关。”

他不动声色,拱手道:“臣明白。”

“你未必明白。听说是太后身边的麻内人因为不能主持选女试,就在为太后看卷时把郑娘子的答案挑出来单夸了一句。如今看着麻内人看着是夸赞但这一句实在是不妥。恐怕是有人指使的——”

“则天皇后以有嗣得天下”。

本来是在她评论刘太后时随手加上的一句。单用在了武则天身上那就错得离谱。尤其是和秦娘子那句“则天皇后以大势得天下”一比较。就更不妥当了。

后廊上,公主说到这里,看他一眼:

“本宫知道麻内人这件事。是因为本宫刻意打听,大潘那日从报恩寺回宫说,你的郑娘子利用她排挤了茶酒司的纪鸾玉。依本宫看太后如今未必没猜到王承御的事有外人插手。”

“公主是安排她用了蕃茶,想亲眼试试她?”他直截了当,“也是想让臣知道,臣去江北若是不能为潘府掩盖。长公主对郑娘子半点也不会手软?”

公主这才脸色微变。他知道料中。

三清殿上的郑二娘子瞅了一眼东宫太子妃,又瞅瞅公主离开时留下来的空位,她知道避开无用。

“小女以为,秦娘子这一句并不妥当。”

无论如何她就得把则天皇后以子嗣得天下圆回来。没有道理也得说成有十二分的道理不可。到于东宫太子妃的脸色她顾不上。她看向太后:“秦娘子这一句应该改为则天皇后以大势得天下,亦以大势失天下。小女以为这样才是妥当。”

慕容贵太妃的声音苍老的响起:“这孩儿的话倒有趣。听说是太子妃新近出了一个好题。叫太后也起了兴致?”

东宫太子妃的脸色更难看。不单是郑娘子,这殿上人的内人们任谁都是人精。只听慕容太妃这一句,就知道这位年上八十的慕容太妃不带见太子妃了。

谁叫这位东宫妃敢在宫里和淑妃争道?淑妃那可是十年主持宫务,如今还怀着龙胎!

“太子妃的这题既然出过,也早议论过了。还是让那七位备选年纪大了在我身边留着罢。只是难免要叫她们把题目理顺了才好叫她们在宫中办差。我才点了她做第一,让她把这句细细说了。”

太后笑着,她的主意自然极周正,三招两式全是在教训太子妃,却叫人挑不出错来。说罢又看着太子妃:

“我要了你们府里的人。这边挑选了德寿宫选女出来再送几位到东宫里办差。这岂不是更好。你们年轻人在一直也好说话。”又看庆王妃,“你和东宫妃今日都挑挑,挑几个会诗词的,平常和你们说些诗词解闷。这些策论的事,本不是你们应该议论的。”

正说着,外面官家大步进来:“还是太后教训得是。”

众人立起,官家摇头:“朕不过顺路向母后请安,再去郊坛看看。你们陪陪庄文罢。”陛下来得快,去得也快,众人皆知是因为北国国使在,还不知道有了谍报。只不过陛下临去,也看看庆王妃与东宫妃:

“挑几个识字读诗的选女回去为女官,出身平常也罢。切记不要选内侍。府中内侍记得时时训教。”

“……是。陛下。”

东宫太子妃半点也不想要年轻美貌的选女。

郑娘子同样默默想着,谁家娘子会愿意进东宫被太子妃打耳光。

太后看看秦娘子,这可是她娘家侄女儿生的闺女,但官家方才刻意提了出身平掌的意思,像是不喜她进宫一般,太后暗叹,想让这侄女儿进王府为侧妃也不可能了?但她面上不动声色,看着秦娘子:

“这位郑娘子解的如何?”

“臣女并不太明白,何谓以大势失天下。还指太后指点。”

秦娘子实话实说。

郑娘子却是拿定主意一定要顺着太后的心意,免得叫她以为才学不佳、办事不干练。因为太后的话是明摆着的——光是年轻美貌忙着争风吃醋那是绝进不了德寿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