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华都时代二十二

米邑投降,其他邑也相继平定。意味着攀方血流成河的这次大乱终于结束。动乱波及攀方五分之三的领土,人口粗略统计损失了三分之一。无数个历经百年才聚集的农业定居点被毁于一旦,村子周围经过十几代人烧山代木,排水填土才辛苦开垦建成的农田也蛮人毁得不成样子。

虽然在物质上损失惨重,但相对的在政治上,与以往缠缠绵绵,拖泥带水,始终不能解决的周期性内乱不同,由于这次大乱中,攀方内部所有不安定的因素被一次性引爆,又被外力一次性解决,造成攀方内部前所未有的权力真空。所有直接参与叛乱的贵族包括攀侯的几个兄弟叔叔皆被处死,其亲属或被杀或者被贬为奴,只有米叔投降所以和一众下属被贬为庶民。所有叛乱贵族的领土与领民――攀方土地人口一半以上全部被收走。

这些土地人口正好可以封给从畿内追随而来的公卿士族及守土抗敌有功的攀方本地士族。其中条应二人身份尊贵,又有功劳。于是条平被封于盐源邑,木邑――独得二邑。应召封于攀邑。其余士族各有所得。于是叛乱造成的权力真空被迅速填补。攀方君臣皆大欢喜。政治结构前所未有的稳固。接下来由攀侯支持,条应二人引导的攀方制度文化上的改革,不出意外也会吸引攀方所有统治阶层的目光,从而保证攀方至少一百年内不会有大的政治动乱――并且人口持续增涨和加快融合进宗华。

时间往前倒,米邑投降几天后,攀侯君臣便接到令人大吃一惊的消息――甘方勾结不甘就此失权的华阳,少华二族趁条公领兵南下平叛时,犯上作乱!甘侯领五万之众,气势汹汹进攻华阴氏石邑,石邑因大量主力精兵被条公调走,守军不足三千,于是主动北撤至源邑,凭大渡水之险与甘侯对峙。甘侯此举不经意间切断了条公的后勤补给线,粮食已不足十日之用。时间紧迫,只能速战速决,于是领兵北上并婉拒了攀侯的出兵相助。因为条公深明用兵要法――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有时候人多了反而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条公赶到石邑时,发现石邑城垣上人数不多,约有五千。再派斥候一打探,消息传回――甘侯主力正在大渡水南岸加紧造船造竹排准备渡河。条公知道机不可失,留了一千人驻扎石邑外面,又按二万多人的规模扎营。并让他们声音吵闹一点,做出人多势众的样子。石邑守军见对面人声鼎沸,炊烟如林。果真就被唬住。不知条公主力已绕过石邑。甘侯正让人抓紧时赶制竹排小舟,准备强行渡河。他的打算很美妙――条公打败攀方叛军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速战速决,还是僵持一段时间才打败。

如果是速战速决,甘侯就夺取石,源二邑,挡住条公回援畿内的去路,让华阳,少华二族攻进畿内,朝廷在没有条公和他所领精兵的情况下,必然失败,到时挟持天子,重夺朝政,大局已定后,大义名份在手,一道诏命就可以让条公束手就擒。

如果条公与叛军僵持上了,那就切断它的补给线,甘侯相信条公在没有补给,战况已成胶着,而宗华内乱的三个不利情况下,肯定会放弃平定攀方内乱,回援畿内。到时牵制住条公在石邑,等叛军破了邛邑,到时对条公来个两面夹击――甘侯如此美妙的想着,等击败条公后,元气大伤的攀方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以上两种情况,都能保证自己的政治投资得到回报――那就是攀方的土地与人口,甚至进一步,取代条公,形成――由甘方,华阳,少华新的三族重新主导宗华朝政。

甘侯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如人意。甘侯想清除石邑北面的威胁,让大渡水南北的石,源二邑互相支援,在雅地境内站稳脚跟,形成有利态势――于是率领主力造竹伐,准备强渡。正快造好时,打着条公旗号的大部队赶到了。甘侯大吃一惊,来不及多想,也没时间考虑石邑是否被夺了。连忙命士卒转向御敌。

条公一方,号旗挥动,呼喊声,跑步声,传令声响成一片,在尘土飞扬中,不多时便组成进攻的箭矢形阵形,以缓慢但不可阻挡,气势如虹的向甘侯进攻。甘侯虽有五万之众,但地势上处于河滩地,背靠大渡水,人数占优势。但和条公全是着甲持兵,组织有度的士卒,刚一接阵,条公所到之处如龙行于川,中流击穿。甘侯只在大军后方看见尘土纷飞,喊杀声大作,心中焦躁不安,却不了解情况。不及一刻,却听后面士卒一阵惊呼,掉斗一看,额头青筋暴起,双目圆瞪――原来大渡水北面正严阵以待的源邑守军见对岸杀了起来,便知出了状况,极有可能是条公击接到甘方作乱的消息回援了。顿时信心大增,同时计上心头,命所有守军挟带弓箭登上竹伐,直冲甘军后面。甘方被二面夹击,五万人中至少四万五千人平时就是农民猎夫,没有一日训练便被征召,把耙地的锄头或者同样作为农民唯一几样能伤人的工具叉子镰刀――猎夫的弓箭长予当兵器。

整个甘方既养不起超过二千能常年训练的常备兵也不能给每个人配个像样的兵器,和条公拥有的每年都有规定训天数的半农半兵的士卒和率领他们有军事素养的士族公卿及公家配备每人战时发放战后回收的甲胄兵器――一整套军事制度相比。甘方的几万纯粹就是凑人数,作战意志在损失超二层便如同土鸡瓦狗,瞬息全无。而且还被后面偷袭,自然转眼便败。兵败如山倒,甘侯见大势已去又无处可逃,只能下令投降――这场战斗真正用时不及一个小时。

另一方面,华阳氏出兵先击败尚华氏,顺利攻进畿内,却在金邑被共氏率领的天子亲军所阻,尺寸难进,随后被三川氏切断后路,华阳氏家主见势不妙就此投降。

少华氏的封地眉乐东与中川氏的宜地相接西与华阴氏的雅地相连,北上便是畿内。由于畿内兵力被条公调走五千,共氏调走四万调走,畿内还有一万留守华都,只有二万人挡住装备及军事制度皆相等的少华氏五万人。所以只能在畿内南部的大城彭丘防御。少华氏见彭丘久攻不下,北面华阳与南面甘方皆无动静,正忐忑不安时,便接到了领地内的报信――中川,昭通二氏已经攻进了眉乐,正在趁火打劫,四处劫掠。少华氏不得已,也就此投降。这时刚好是邛邑之战后的第二天。

三族皆投降后,条公却把虎符交给了副将,一人到了攀方。至此,天子少帝才真正掌权。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犯上作乱的三族。少帝与朝中大臣商后,颁布了《平乱诏》。

要求各族土兵重归原处,不得再随意兴兵。

二氏一方,冒犯天威,犯上作乱,纵兵越境,罪该万死。罚华阳,少华二公及甘侯大辟之刑,诛之斧钺,以示天威,以慑诸侯。扶持甘侯的叔叔为新任甘侯。又以甘方不知礼教为由,派遣三名畿内公卿入甘为臣,实则架空甘侯。

宗华有很悠久,庄重的玉文化,无论祭祀还是作为装饰品,都有很大的需求量,但宗华境内没有玉矿,只能付出高昂代价从北面坝方进口。但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需求量。于是命令华阳氏,迁移到坝方北面,找到玉石资源并控制开采以此戴罪立功。而少华氏则被放遂到宗华外围的黔地,镇压抵挡甚至征服当地蛮夷,以屏蔽宗华。而原有领地人口封建给当地二支小族及三支从帝室分离不久的三位畿内公卿。

天子只诛恶首,重新指定了华阳,少华二族的新族长,对其九华族身份依然承认。二族管理着共几十万人自然不能全迁走,只能按血缘亲近,各带走了三,四万人。皆以训服了的大象开道,拖家带口,面容愁苦,一步三回头的出了宗华,翻山越岭,穿过密布的丛林,游过众多的河流,还有蚊虫蛇蝎,湿气疾病的折磨,往全然陌生的新的环境去开拓远离文明四周皆是蛮夷包围的新家园――还有无数坚难困苦在等着他们。地理环境不同,对往后新生活的茫然,对祖先生息之地不舍的心情是一样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