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氢危机的变化和墨水滴进水里的效果是有点相似的。

一滴墨水滴进清水里,会将清水染色。

但如果把清水滴进墨汁,无论加入多少清水,最终也只是把墨汁稀释,而不会把墨汁清除。

重氢水和普通水也是如此。

只不过碳分子大于水分子,所以墨汁能污染清水,而清水无法使墨汁变得透明。

而重氢水则是因为抽出了钫元素,使水分子更加密集,导致重氢水变成了墨水。

因此重氢水和普通水之间,应该也存在墨水效应。

这是本很正常的现象,在现代物理的理论框架中,墨水效应是不存在逆过程的。

然而,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

当普通水加入重氢水中之后。

一滴清水,就这么把“墨水”给清除掉了。

一滴普通水滴入一个盛满一升重氢水的容器之中,大约十分钟过后,整个容器的重氢水由上至下,逐渐被净化,

随后,科研人员将滴入容器的普通水减半,时间稍长了一些,但最后还是成为了普通水。

随后又按照这样的实验思路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

加入容器中的普通水越来越少。

但接连几天的实验和观察过后,一个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结论还是由中科院公布了出去。

普通水可以净化重氢水,就如同重氢危机刚开始的时候,重氢水污染普通水一样。

虽然在对比之下,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事实就是这样,它的确做到了。

这个结论出现之后,国际面上的争论声音就多了起来。

因为传染的特性在,所有不少被重氢污染折磨的怨声载道的国家,都纷纷请求华夏能够加大钫元素的投放。

而中科院的一大批院士,则是更倾向于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滴入一滴重氢水,就能把整个地球水系统全部污染。

而滴入一滴普通水,就能把所有重氢水净化。

这种双向的传染能力,可怕的让人毛孔耸立。

这个问题涉及到宇宙的基本问题——这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

微观粒子的堆砌组合?

在之前的物理学界,大多人都秉承着这个态度。

但在现在,这个态度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了。

从粒子角度来讲,墨水效应是不可能出现逆向过程的。

而唯一能够解释的途径,就是之前被提出,但一直没有什么大进展,甚至从物理学科抽出,发展成为数学学科的“弦理论”。

即,组成这个宇宙的最基本单位,是“弦”。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

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可以转化。

用弦理论来解释重氢水和普通水的互相传染问题,就相对简单。

在一盆普通水中滴入重氢水,那么这一滴“重氢水”就会成为新的震动波源,然后以滴入点为圆心,向四周蔓延。

反之,亦然。

这样能够实现墨水效应的逆过程。

可如果真的证明了组成这个宇宙的最基本元素是弦,那之前无数科研成果,都将面临着重新改写。

更不用说这些从火星提取出来的钫元素是否和地球的钫元素在同一个波段,以及用火星钫元素培养出来的普通水,还是不是地球本身的普通水了。

再加上侯国强后来想到顾知秋之前曾提出过的一个,水中含有信息的假说。

这让中科院就更加谨慎了。

如果真的按照顾知秋说的那样,水中含有信息,而且能够对人类的DNA进行编码,那这个问题就绝对不容忽视了。

因此,基于这样的考量,在其他国家不断催促华夏出手解决重氢危机的时候。

中科院反而放缓了下来。

针对重氢问题,在京都召开了一场全球科研峰会。

因为火星实验基地的特殊环境无法间断,因此最有资格发言的人来不了,只能由侯国强代替进行。

各国的科研代表参加,如果按照投票表决的话,那这场峰会毫无意义。

所以,这场峰会主要是讨论问题,而非投票。

问题也很直接明了。

那就是对顾知秋的猜想进行辩证。

水中是否含有信息,以及人类的基因是否与水有关。

2023年12月中下旬,全球科研峰会在中科院举行。

讨论的内容因为提前就已经提供给了每一位参会科学家,因此所有人几乎都是有备而来。

每一个人,准备的都相当充分。

因为本就是一个猜想,再加上这个猜想实在是过于大胆,所以会议进行到半途,侯国强便开始有些妥协了。

各国代表的理由也很充分。

这个假说无论是否成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活下去。

重氢危机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而且对自然的破坏速度远超预想,因此如果在一个猜想上纠结,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不必说,无数生物学家掌握着许多进化论的相关证据。

虽然进化论在一些地方有失效的情况,但不可否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仍是占据一席之地。

相比较而言,更多人依旧认为进化论比水创造人类,更可信一些。

因此,到最后,经过中科院的研究讨论过后,一致决定暂停重氢危机的一切相关科研行动,等顾知秋结束火星环境模拟训练,再重启会议。

不过也快了,大概半个月顾知秋就能出来了,因此在中科院的盛情相邀下,所有科研人员就在京都暂时住下了。B

虽然中科院招待很不错。

但所有远道而来的科学家们,还是一脸的憋屈。

他们每一个人来参会之前都准备了很多,理由也足够充分。

可到了才知道,他们的发言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讨论的再占上风,最后还是中科院拍板决定。

那还讨论个锤子,直接网上通知一下算逑。

十多天的时间,天宫空间站不再向地球运送提取之后的钫元素,全球的科学家,便也只能缩在酒店里借酒消愁。

直到十二月底,中科院那边重新发起了会议邀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